這是我第二次觀看螢火蟲劇團的作品,其名為《白牢》

在之前《下雪了》的節目表中看見預告文字,

因為出生的年代正逢上解嚴後的開放,

所以未曾體會過那所謂的戒嚴時代,令人噤若寒蟬的白色恐怖。

雖未曾經歷,卻也能夠透過歷史的學習及相關書籍、影片記錄的記敘提及而有些隱約明白。

(插播XD)大推PTS公視文學大戲《後山日先照》及明毓屏所寫的小說《高雄故事》ˇˇˇˇˇ

對於那大時代下的台灣人們的輾轉無奈心境、無力改變環境只能隨波逐流去適應……時間軸從結束日殖時期到走過二二八事件,

我真的很喜歡這兩部作品所渲染刻劃出來的感同身受,彷彿隨著角色人物一同走過台灣的歷史記憶一般,

在我眼前走過他們的時代情感,以及留給後人的歷史深度。

 

觀看的場次為2013/08/23(五)PM7:30,在衛武營文化藝術中心的第二場演出。

節目單上寫著在衛武營場次的演出為劇場版,而之後移師台北景美人權園區的演出則是實境版,

我猜是演出場地的不同所以在表演的演繹上也會隨之調整有所不同吧?

在演出開始之前,舞台上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的「衛兵交接」很有趣,

還沒上戲就已經讓現場自然散發出一股肅嚴的氣息。

 

該劇共分四幕,劇情的刻劃上淺顯易懂並不複雜,

主要著力在角色之間的互動與情緒的張力上,

藉由收聽廣播這一基礎情境的提示與角色間的對話推展出時代的氛圍,

在蔣氏的威權統治下,廣大民眾接受與柔順服從,對政治權力深信不移。

施匪明德逃逸藏匿的消息傳遞,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投進人群之中,

誰也不能保證、也不知道你身邊的人究竟是否為匪諜,

就像惡性增殖的病毒株種一般快速擴散,

各種心態如焦慮、不安懷疑、恐懼驚惶等負面情緒在狹小的空間裡滋長,

比農曆七月四處飄盪的「好兄弟」還要讓人聞之色變。

 

如果說第一幕是揭露「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消息,在日常生活中激起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那麼第二幕就是著力於四位角色之間的猜忌懷疑與內心糾葛之間的角力,

每個人都急於揪出藏匿在人群之中的間諜共匪,每個人都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證明自己的清白

情緒的流轉在空間裡尖銳交錯互相刺探、升起屏障自我保護的同時也不忘尖銳地反手還擊,

就只為了擺脫嫌疑以求生存……

面於演員間的情感詮釋我覺得非常有張力,尤其是飾演「耿鳳」一角的李畢寶小姐,

恐懼的心理狀態與不安的情緒,在那懷抱中手臂裡透過細微清楚的肢體語言展露無疑,

讓我覺得非常搶眼奪人目光,眼睛不由自主地緊盯著她的一舉一動。

 

第三幕在黑暗裡微弱的光亮中顯影,聚焦在一張簡潔長桌上,

兩端坐著審問與被審問的人,權力的彰顯一清二楚,

懼怕未知的結果、惶恐不安被貼上「匪諜」的標籤,

面對軍士長官的質問,出於本能感到畏懼,

想撒謊卻已經是身家底細被摸得一清二楚,無所遁形。

在談笑與對話之間,眼前的一字一句都務須小心斟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不管再怎麼小心應對,終究猶如貓戲老鼠般地被對待,

他們早已經確認事實與結果,審問的過程不過只是一場心理遊戲。

最後當槍口對準目標的那一瞬間,隨著槍響燈暗,

可怕的聲響最後挑撥觀眾那緊張萬分、高懸未定的驚惶。

我不知道結局究竟是如何,也不知道被審問者有無存活?

在被後來稱之為「白色恐怖」的那時候,每天每天大概都是以這種驚惶不定的心態,在顫抖中度過,

不斷告知警戒著自己,要做個安分守法的好公民,為家為國,保密防諜……

人們究竟是只求一頓溫飽平凡過日就好?還是在名為「思想箝制」的統治底下的殘喘苟活?

又或許在那樣的環境氛圍下,其實只求平安活著,人們學會對他人漠不關心只要不禍延自己便可,

但,在那樣的時代背景底下,再多的正義自由都是烏托邦,

威權政治底下不容許你的任何一點聲響,僅僅只是呼吸活著。

在槍聲響起之後,我的胸口沉悶得彷彿被什麼來回用力敲擊,久久不能平復。

 

第四幕銜接在一場劇團幾乎所有成員集合的大合唱之後,

時序來到2013年的我們所處的這個時間的現在,

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四個人,圍著一張麻將桌打牌收聽廣播消息,

關於時下最火紅的賄賂弊案,

廣播裡激昂情緒的字眼語氣,對照第一幕的時代裡噤口不語,

在第四幕裡凸顯了時代的流變與社會風氣的開放,人民變得可以隨意談論政治、甚至是高調批判政府,

在所謂的民主政治、高喊自由的旗幟底下。

但是這樣的自由真的開闊了人民的胸襟與見識嗎?

也許在戲劇裡不涉及政見色彩,但是卻活生生反應表達了我所見到的一般社會大眾的日常情態,

再對照最近台灣頻發的社會議題事件,人民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被媒體所掌握操弄,

得到了政治思想和言論自由的同時,我們失去了判斷真正是非對錯的即策力,

每天接收的資訊消息成千上萬,但是真正的第一手消息卻不知遺落何方?

 

 

來說說觀賞該劇之後的感想:

我覺得該劇企圖呈現那時代被稱之為「白色恐怖」下的嚴肅與黑色喜感,

那種驚惶不安、杯弓蛇影的戰慄感,草木皆兵的懷疑,

是「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政治思想教育下的成果。

然而在戒嚴時期的氛圍跟時空背景下可以探討的深度還有很多角度跟方式可以嚐試,

我覺得可以呈現不同的深度主題……也許該劇只是想輕鬆地表現出那時代的肅殺,

讓觀眾理解或回憶起那個年代的所謂「白色恐怖」,在如今看來是如此的荒謬莫名,

但在主題闡釋的深度上我覺得稍嫌過於平淡了點,沒有深度的張力足以引起共鳴,

戲在看完之後就只是搏君一笑,無法感動再三回味……

但至少,輕鬆地欣賞與理解該戲劇演出的表達已做到。

 

 

《白牢》官方blog:http://thewhite2013.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